說要買LCD螢幕好久了,(實際時間可以問大俠)
沒記錯的話,
應該從中醫實習年代就一直嚷著要買要買,
目標也一路從ViewSonic 19吋寬螢幕變成最近流行的22吋...
總算,
這回趁著國考夢靨的結束,
興致頭上開始更積極的研究比價,
終於在光華商場的一個Samsung專賣店丟了訂單...
螢幕在三天後的下午抵達,
付清餘額(共12500元),
晚上下班後慎重的拿出這個給自己的國考禮物組裝,

註:等了兩天終於來了~

註:潔淨無暇的面板

註:就是貴在這幾個字...

註:相當有質感的LED電源鈕
雖然花了好一陣子才把底座與螢幕部份結合完成,(設計上有點奇怪,是硬塞下去才卡住的)
但最後把成品擺在桌上端祥,
只能說 非常滿意...


來看一下官方規格:
可視面板 22" W 最佳解析度 1680 x 1050 亮度 300 cd/㎡
對比度 DC3000:1(1000:1) 反應時間(ms) 2(GTG)
可視角度 170°/170°(CR>5) 色數 16.7 Mil.
訊號輸入 視訊輸入 Analog RGB 數位視訊介面連結 同步方式 Separate分離 H/V-sync
連接頭 Analog(D-sub 15 pin DVI(HDCP) 耗電量 功耗(工作模式) 50W
功耗(DPMS休眠模式) < 1W 特徵 隨插即用 DDC 2B 特别功能 魔亮(MagicBrightⅢ)
是否適用於蘋果電腦 是 顏色 High Glossy Black 黑色鏡面 尺寸 寬x高x厚(包括底座) 517 x 419 x 210mm
Shipment Dimension(WxHxD) 600 x 437 x 132mm 重量 净重 4.95kg
毛重 6.5kg 底座功能 功能 倾斜
有點繁複,
提出幾個購買的重點,
大小:
目前市面最流行貨量最多應該就是22吋寬螢幕,(前一兩年是19吋)
也因為量多,
價格上也比以往下降了很多...
不論品牌,平均價格大概在8000-13000之間不定,
而更大size的24吋則還沒有很通行所以產品少價格也高出許多。
解析度:
1680 x 1050 ,這是我看到的22吋螢幕最常搭配的解析度,
算了一下是1764000(等於是一百七十幾萬個小點平均分配到這個22吋的平面上),
相較於數位像機動不動就八九百萬上千萬的高解析度,
這個LCD的數字看起來相當虛,
但畢竟最後決定畫質的是肉眼,
精細到一定程度以上的顆粒大概我們就看不太出來差距拉...
加上22吋的螢幕大小有限,
所以一般照片呈現出來已經是相當細緻囉...
(也就是說,更大的螢幕就需要更高的解析度才行,不然東西的顆粒會很明顯...
這也是為甚麼去買螢幕時店員常常會說三十吋以上液晶電視的解析度比較差的緣故)
對比度
動態對比是這款螢幕的主打,(高達10000:1)
但實際上和其他幾台沒有所謂動態對比功能的螢幕比起來,
肉眼能夠辨別出的色彩差距實在很小,
套據店員說的:『這個功能是自high用的拉~』
鏡面
早期的LCD都是霧面,
近幾年開始流行起鏡面的螢幕,
好處是亮度提高、看起來比較有質感、不易刮傷LCD本身,
缺點就是反光問題以及有些人看了高亮度畫面容易眼睛疲勞...
另外就是,
價格較高(一樣規格大概會比霧面的貴上1000~2000元)。
在店面那邊考慮了好一陣子,
最後決定相信自己眼睛,
畢竟鏡面的LCD看起來就是一整個高級,
雖然店員再三提醒我反光問題很難避免,
但重點還是看消費者個人需求囉...
最後使用的心得,
還是很慶幸自己買了鏡面的這一款,
雖然價格上多了一兩千元,
但畢竟螢幕一用就是三五年跑不掉,
自己看的爽最要緊拉~
訊號輸入
這是我研究的一個重點,
因為這和你螢幕使用的範圍有關。
以前的電腦螢幕大概只有D-Sub的輸入端,(就是所謂的VGA拉,我也不知道為啥要有這麼多別名來擾亂視聽)
而比較新的螢幕還會多出一個DVI介面。(好像是什麼數位輸出三小的,反正就是畫質會比以往的機型好)
由於之後除了電腦的使用外,(同時有D-Sub和DVI的輸出端)
還打算把XBOX360也和這個螢幕連接,(XBOX360只有D-Sub的接線,而且很貴...)
所以這兩個輸入端子對我來說都是必要,
費了番功夫把電腦和電動全部接上去,
以後只要按一下螢幕下的按鈕便可切換電腦與電動的畫面囉...
螢幕本身保固長達三年,
使用起來更佳安心,
下次還要找機會去租個DVD測試一下新螢幕的高畫質~
最後用目測比較一下新舊螢幕的懸殊差距:

看了會覺得自己以前的眼睛相當好,
這麼暗都看得見...
沒記錯的話,
應該從中醫實習年代就一直嚷著要買要買,
目標也一路從ViewSonic 19吋寬螢幕變成最近流行的22吋...
總算,
這回趁著國考夢靨的結束,
興致頭上開始更積極的研究比價,
終於在光華商場的一個Samsung專賣店丟了訂單...
螢幕在三天後的下午抵達,
付清餘額(共12500元),
晚上下班後慎重的拿出這個給自己的國考禮物組裝,
註:等了兩天終於來了~
註:潔淨無暇的面板
註:就是貴在這幾個字...
註:相當有質感的LED電源鈕
雖然花了好一陣子才把底座與螢幕部份結合完成,(設計上有點奇怪,是硬塞下去才卡住的)
但最後把成品擺在桌上端祥,
只能說 非常滿意...
來看一下官方規格:
可視面板 22" W 最佳解析度 1680 x 1050 亮度 300 cd/㎡
對比度 DC3000:1(1000:1) 反應時間(ms) 2(GTG)
可視角度 170°/170°(CR>5) 色數 16.7 Mil.
訊號輸入 視訊輸入 Analog RGB 數位視訊介面連結 同步方式 Separate分離 H/V-sync
連接頭 Analog(D-sub 15 pin DVI(HDCP) 耗電量 功耗(工作模式) 50W
功耗(DPMS休眠模式) < 1W 特徵 隨插即用 DDC 2B 特别功能 魔亮(MagicBrightⅢ)
是否適用於蘋果電腦 是 顏色 High Glossy Black 黑色鏡面 尺寸 寬x高x厚(包括底座) 517 x 419 x 210mm
Shipment Dimension(WxHxD) 600 x 437 x 132mm 重量 净重 4.95kg
毛重 6.5kg 底座功能 功能 倾斜
有點繁複,
提出幾個購買的重點,
大小:
目前市面最流行貨量最多應該就是22吋寬螢幕,(前一兩年是19吋)
也因為量多,
價格上也比以往下降了很多...
不論品牌,平均價格大概在8000-13000之間不定,
而更大size的24吋則還沒有很通行所以產品少價格也高出許多。
解析度:
1680 x 1050 ,這是我看到的22吋螢幕最常搭配的解析度,
算了一下是1764000(等於是一百七十幾萬個小點平均分配到這個22吋的平面上),
相較於數位像機動不動就八九百萬上千萬的高解析度,
這個LCD的數字看起來相當虛,
但畢竟最後決定畫質的是肉眼,
精細到一定程度以上的顆粒大概我們就看不太出來差距拉...
加上22吋的螢幕大小有限,
所以一般照片呈現出來已經是相當細緻囉...
(也就是說,更大的螢幕就需要更高的解析度才行,不然東西的顆粒會很明顯...
這也是為甚麼去買螢幕時店員常常會說三十吋以上液晶電視的解析度比較差的緣故)
對比度
動態對比是這款螢幕的主打,(高達10000:1)
但實際上和其他幾台沒有所謂動態對比功能的螢幕比起來,
肉眼能夠辨別出的色彩差距實在很小,
套據店員說的:『這個功能是自high用的拉~』
鏡面
早期的LCD都是霧面,
近幾年開始流行起鏡面的螢幕,
好處是亮度提高、看起來比較有質感、不易刮傷LCD本身,
缺點就是反光問題以及有些人看了高亮度畫面容易眼睛疲勞...
另外就是,
價格較高(一樣規格大概會比霧面的貴上1000~2000元)。
在店面那邊考慮了好一陣子,
最後決定相信自己眼睛,
畢竟鏡面的LCD看起來就是一整個高級,
雖然店員再三提醒我反光問題很難避免,
但重點還是看消費者個人需求囉...
最後使用的心得,
還是很慶幸自己買了鏡面的這一款,
雖然價格上多了一兩千元,
但畢竟螢幕一用就是三五年跑不掉,
自己看的爽最要緊拉~
訊號輸入
這是我研究的一個重點,
因為這和你螢幕使用的範圍有關。
以前的電腦螢幕大概只有D-Sub的輸入端,(就是所謂的VGA拉,我也不知道為啥要有這麼多別名來擾亂視聽)
而比較新的螢幕還會多出一個DVI介面。(好像是什麼數位輸出三小的,反正就是畫質會比以往的機型好)
由於之後除了電腦的使用外,(同時有D-Sub和DVI的輸出端)
還打算把XBOX360也和這個螢幕連接,(XBOX360只有D-Sub的接線,而且很貴...)
所以這兩個輸入端子對我來說都是必要,
費了番功夫把電腦和電動全部接上去,
以後只要按一下螢幕下的按鈕便可切換電腦與電動的畫面囉...
螢幕本身保固長達三年,
使用起來更佳安心,
下次還要找機會去租個DVD測試一下新螢幕的高畫質~
最後用目測比較一下新舊螢幕的懸殊差距:
看了會覺得自己以前的眼睛相當好,
這麼暗都看得見...
昨天大俠有來驗收了,
回覆刪除應該相當滿意...
據說等他基金賺到一萬塊之後他也要買一個...
(以他虧本的投資方式,我擔心他會用那個可恥的17吋用到80歲...)
補充一點,
市面上不同廠牌的螢幕,
常常都有差不多的規格,
但價格就是不一樣,
原因在於『品質』。
只是品質這種東西除了聽別人經驗談外,
最準的就是自己的雙眼,
所以,
花錢之前一定要一定要自己親自跑一趟,
除了比價之外就是用眼睛來鑑定到底有沒有貨真價實囉~
哇..型 挺好看ㄉㄟ!!
回覆刪除應該等24吋的,像我就正在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