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di Picoult 06年作品,
兩週前才有機會拜讀,
內容橫跨醫學、法律、感情領域,
用不同人稱視角順著時間正敘發生在一個不幸家庭的故事,
是個頗新鮮的筆法,
Picoult很成功的進入每個主角的內心 發出聲音。
劇情起伏相當有節奏性,
本來看書慢吞吞的我(以為這樣比較認真),
剛開始前1/3就按照原訂計畫,
只利用上廁所與吃飯時間閱讀,
中後半段開始不自主加速,
連值班空檔、睡著前迷濛時分、走路上下班的路上...
各種不可思議的時間統統被本書佔領,
而且是越後頭越高潮迭起,
又不時被某兩句話震攝而點頭不止回味無窮~
以前在腫瘤科待過,
每天十幾床進出的病人讓醫生與病人成了點頭之交,
開不完的化療單和處理不完的併發症,
讓大家忘了我們治療的是人而非疾病,
聽起來很八股,
但捫心自問,我們除了知道病人的underlying disease and past history,
到底瞭解這個被我們『下藥的人』多少呢?
以前 一直到看了本書前,
我都認為那不是太重要,
也沒有那麼多鬼時間和精神,
而閱讀後才驚覺一個小小準備作腎臟移植的病人,
背負著多少眼淚與覺悟~
能瞭解這些,
醫療這個事業 才算真的有其價值!
醫學倫相是個當貼近工作(我的),同時又深奧難解、永無止境的謎題,
可惜的是醫師養成教育裡 醫學倫理註定滯留在被遺忘的角落,
老師們上百張投影片虛應故事,
學生也將其視為甜點科目,考古題或拍老師幾次馬屁拿考訊便能得高分過關...(分數和實際操作面比起來是莫大諷刺),
甚至想起大三那年的生死學竟然是在人工念佛機和罰站下度過~(上起來確實生不如死!)
十幾年前桃莉羊在社會議題上揚起軒然大波,
小時候的我直覺認為這種醫學議題僅是媒體炒作的對象之一,
即使在各大雜誌社論佔據不少版面,
也認為沒有太多需要探討的價值。(當下認為努力研發科技就對了,不要在那邊胡思亂想)
親身接觸臨床醫學,
發現醫療人員就像是走鋼索上的人,
稍一失足很有可能便落入萬丈深淵...
類似本書的醫療倫理爭議,(近親器官捐贈)
完全是醫學科技發展後衍生出的問題,
人類這種一邊花大錢作醫學研究 一邊讓社會輿論探討與譴責底下潛藏的倫理危機作法,
就像同時踩著油門與煞車的矛盾行為。
但或許唯有這類保護機制,
能免於過度開發的醫學技術導致人類自我毀滅!
全力推薦『姊姊的守護者』!!
★★★★★★★★★★
不愧是專業人士,心得也特別精彩。
回覆刪除想我當初還跟巴別塔之犬一起混著看,
大抵是無法感同身受吧。
直到最近身邊的人出了不少事,
使得我幾次去醫院探視好朋友的親人,
才懂得那種似遠若近的悲傷。
這些事常常讓我想得失神。
學妹寫了篇文章,也讓我眼眶泛淚。
(偷偷丟給你分享:
http://www.wretch.cc/blog/clothing/19915525 )
其實離題很遠了。
嘿嘿
回覆刪除偷用這邊傳資料
我的銀行是 合作金庫 代號006
帳號:513-787-200-1658
就麻煩你囉 謝啦
在哪下載的?
回覆刪除我要預約
還真巧,我也是前陣子把這本書當床邊讀物看完了...
回覆刪除害我那陣子都嚴重睡眠不足!
話說最近書是越讀越少了,有好書就多推薦吧!
不然都要面目可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