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來到感染科,
整個月病患數目都在20上下,
忙碌之餘還得應付主任的喋喋不休plus碎碎念,
有種讓人累到茫然的無力感。
(所以才好久沒打網誌拉,睡覺都來不及哩)
話說感染科算頗好玩的科別,
原因在於抗生素從古到今有相當多種選擇,
新的貴的大家都會開,(只要不怕健保局核刪)
但往往會有一定比例病患不管你打了多少種高價藥物一樣燒不停,
其中最有趣之處在於厲害的人能找到原因,
給予簡單又便宜的藥物 然後退燒,
身為醫師的價值便能在專業與經驗中得到滿足。
慘的是這個月還沒來得及體驗這有趣的部份,
瘋狂大量進出的病患,
超多H1N1、歷史新高AIDS、長期住院多重抗藥性細菌...
每天七點半到醫院就全力忙到delay下班兩個小時以上,
最讓人頭大莫過於主任陰晴不定的個性,
口操香港口音連珠砲似碎碎念...
快速到極點的查房風格我還算欣賞,
但一開始不曉得主任老人家特殊需求(TPR sheet要漂亮,Lab sheet要有最即時紀錄,隨時掌握急診帶床人數...),
在每天分段查房過程(一大早查幾個,然後超過下班時間再來慢慢查完剩下的病人)被定到滿頭包與滿肚子屎...
沒有感受到太多抗生素的魔力與藝術,
反而充斥著主任口頭禪『快一點快一點』、『要相信醫生,知道嗎』、『下禮拜一照X光看看,有進步...』在腦海盤旋不去。
最痛苦的時期大概就是九月中的那段時間,
因為另一位主治醫師請假,
於是所有感染科病人統統簽到主任底下,
多達23個病人數讓人搞不清楚誰是誰 連續一個禮拜又得忍受無止盡的疲勞轟炸還得佯裝堅強微笑以對,
就在某次混亂查房的瞬間,
問了自己:我在幹麼?
被一個香港來的老人莫名羞辱兩個禮拜,
表面上還得點頭稱是,裝作虛心接受(但九成九內容是狗屁)。
換作以前的自己,
脫掉醫師服肯定要問候他老媽全家還要武力展示一下給對方來點下馬威。
曾幾何時被教育成了一個沒有脾氣,所有愛恨情仇皆往肚裡吞的無聊廢物?
感染科的CR有來關切過我,
給我打氣,說每個來感染科的住院醫師都得經過主任這關,撐過去海闊天空等勵志書籍字眼,
甚至說:『主任跟小孩一樣,講話沒心眼別跟他一般計較』
他娘的,
這句話老子怎麼想都有問題,
到底主任是真機歪愛靠北,
還是長庚醫院會請一個小孩當主任?
過度社會化包裝,
造就年輕一輩失去個人準則,
對長輩唯命是從,
背後又阿Q式的說服自己和別人說那只是童言同語我不跟他計較。
看似光鮮亮麗成熟穩重能屈能伸,
骨子裡陽奉陰違標準鴕鳥心態...
就在我還沒釐清我到底該翻桌子嗆聲還是繼續忽略心底的聲音乖乖給罵,
終於一個月過去了。
主任後來也似乎不再惡言相向(我抓到他的習性拉),
時間磨光了彼此間的對立菱角,
但我又從中學到哪些東西 抑或失去了什麼更要緊的? 問自己...
看看成功者艱辛歷程,
好像成大事者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悲慘境遇,
絕大多數都採用忍氣吞聲,以臥薪嘗膽之姿振作奮發最後成就功名。(至少報章雜誌是這樣寫的,沒聽過哪個偉人在小學時代扁過老師吧)
這般能屈能伸著實不易,
但我真正想知道的是,
這群屈過 也許屈的很難看的前輩們是否也已迷失自己,
在成功者的響亮名號下忘了有一顆早被層層過度包裝的心。
整個月病患數目都在20上下,
忙碌之餘還得應付主任的喋喋不休plus碎碎念,
有種讓人累到茫然的無力感。
(所以才好久沒打網誌拉,睡覺都來不及哩)
話說感染科算頗好玩的科別,
原因在於抗生素從古到今有相當多種選擇,
新的貴的大家都會開,(只要不怕健保局核刪)
但往往會有一定比例病患不管你打了多少種高價藥物一樣燒不停,
其中最有趣之處在於厲害的人能找到原因,
給予簡單又便宜的藥物 然後退燒,
身為醫師的價值便能在專業與經驗中得到滿足。
慘的是這個月還沒來得及體驗這有趣的部份,
瘋狂大量進出的病患,
超多H1N1、歷史新高AIDS、長期住院多重抗藥性細菌...
每天七點半到醫院就全力忙到delay下班兩個小時以上,
最讓人頭大莫過於主任陰晴不定的個性,
口操香港口音連珠砲似碎碎念...
快速到極點的查房風格我還算欣賞,
但一開始不曉得主任老人家特殊需求(TPR sheet要漂亮,Lab sheet要有最即時紀錄,隨時掌握急診帶床人數...),
在每天分段查房過程(一大早查幾個,然後超過下班時間再來慢慢查完剩下的病人)被定到滿頭包與滿肚子屎...
沒有感受到太多抗生素的魔力與藝術,
反而充斥著主任口頭禪『快一點快一點』、『要相信醫生,知道嗎』、『下禮拜一照X光看看,有進步...』在腦海盤旋不去。
最痛苦的時期大概就是九月中的那段時間,
因為另一位主治醫師請假,
於是所有感染科病人統統簽到主任底下,
多達23個病人數讓人搞不清楚誰是誰 連續一個禮拜又得忍受無止盡的疲勞轟炸還得佯裝堅強微笑以對,
就在某次混亂查房的瞬間,
問了自己:我在幹麼?
被一個香港來的老人莫名羞辱兩個禮拜,
表面上還得點頭稱是,裝作虛心接受(但九成九內容是狗屁)。
換作以前的自己,
脫掉醫師服肯定要問候他老媽全家還要武力展示一下給對方來點下馬威。
曾幾何時被教育成了一個沒有脾氣,所有愛恨情仇皆往肚裡吞的無聊廢物?
感染科的CR有來關切過我,
給我打氣,說每個來感染科的住院醫師都得經過主任這關,撐過去海闊天空等勵志書籍字眼,
甚至說:『主任跟小孩一樣,講話沒心眼別跟他一般計較』
他娘的,
這句話老子怎麼想都有問題,
到底主任是真機歪愛靠北,
還是長庚醫院會請一個小孩當主任?
過度社會化包裝,
造就年輕一輩失去個人準則,
對長輩唯命是從,
背後又阿Q式的說服自己和別人說那只是童言同語我不跟他計較。
看似光鮮亮麗成熟穩重能屈能伸,
骨子裡陽奉陰違標準鴕鳥心態...
就在我還沒釐清我到底該翻桌子嗆聲還是繼續忽略心底的聲音乖乖給罵,
終於一個月過去了。
主任後來也似乎不再惡言相向(我抓到他的習性拉),
時間磨光了彼此間的對立菱角,
但我又從中學到哪些東西 抑或失去了什麼更要緊的? 問自己...
看看成功者艱辛歷程,
好像成大事者都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悲慘境遇,
絕大多數都採用忍氣吞聲,以臥薪嘗膽之姿振作奮發最後成就功名。(至少報章雜誌是這樣寫的,沒聽過哪個偉人在小學時代扁過老師吧)
這般能屈能伸著實不易,
但我真正想知道的是,
這群屈過 也許屈的很難看的前輩們是否也已迷失自己,
在成功者的響亮名號下忘了有一顆早被層層過度包裝的心。
留言
張貼留言